【文/格雷斯林·巴斯卡兰、梅雷迪斯·施瓦茨,翻译/刘倬妍】
锌在全球金属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第四,仅次于铁、铝、铜三大金属,年市场价值高达400亿美元。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镀锌功能,能有效防止铁钢材料锈蚀腐败,故而在建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关键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凭借熔点低、延展性佳、耐磨损强等独特优势,锌堪称钢材镀锌的不二之选。
此外,锌的精炼工艺不仅生产锌本身,还能提取锗和镓这两种战略性矿产资源,而美国在这两种关键矿物的国内产能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锗作为先进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其全球供应链已被中国牢牢掌控。2023年,中国锗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8%,并于2024年12月对美实施锗出口禁令。镓同为半导体领域的重要原料,可从锌矿或铝土矿中提取,美国国内产能几乎为零,且已被纳入中国出口管制范围,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原材料依赖风险。
美国锌产业的衰落困境
展开剩余85%纵观历史,美国曾在全球锌加工领域独占鳌头,全盛时期运营着遍布全国的19座大型锌加工厂。冷战爆发之初,美国战略规划者敏锐地意识到,一旦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包括锌在内的关键战略物资储备恐不足。
为破解这一困局,美国果断出台了提振国内外锌产能的综合性战略。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幅下调现行关税壁垒,另一方面全面启动《国防生产法》配套措施,涵盖政府直接采购、优惠信贷支持、税收减免激励等多重手段。此外,美国国防矿产勘探管理局还专门拨款支持锌矿床的勘探工作,进一步夯实资源基础。这一揽子政府干预政策收效显著,不仅成功构建了美国本土锌产业的完整供应链体系,还有效保障了美国工业基础设施对高质量锌资源的稳定需求。
到1950年代末,锌市场风云突变,供过于求的局面迫使政府调整策略。一方面大幅增加国内外锌材料战略储备,另一方面通过签署配额协定和易货协议,有效遏制海外产量扩张。然而,好景不长。步入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形势急转直下。政府激励政策戛然而止,国外矿山产量持续萎缩,美国国内加工企业顿失外矿供应渠道,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美国政府开始全面调整产业政策,大幅减少对材料领域的干预力度,并释放大量政府战略储备,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和需求端的严重不确定性。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国内重要加工产能相继倒闭,新项目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时至1980年代,美国锌加工业已是江河日下,仅存的基础设施多已老态龙钟,技术落后问题日益凸显,现代化改造迫在眉睫。
当下,美国在全球锌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已明显边缘化,其锌产量仅占全球总量的6%出头,远逊于中国33%的主导地位。在美国的锌产量中,近70%来自阿拉斯加的红狗矿(Red Dog mine),该矿由加拿大的Teck Resources公司所有。
作为全球锌矿产量之冠,红狗矿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拥有高品位的矿石、高效的选矿比率以及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相较于美国其他矿山的举步维艰,红狗矿可谓一枝独秀,生产成本仅为每磅93.8美分,与当前每磅133.1美分的市场价格相比,利润空间颇为可观。数据显示,红狗矿2024年锌产量高达55.56万公吨,约占全球年产量的5%,充分彰显了其在全球锌矿业中的领军地位。
然而,报告指出,这一关键矿山正面临资源枯竭的严峻挑战。随着矿石资源日渐枯竭、品位持续劣化,红狗矿的辉煌时代正走向尾声。预测显示,2025年其产量将下滑7%,整座矿山将在2031年寿终正寝。为延续矿山生命周期,相关方正积极勘探周边矿床,但成效如何尚未可知。报告进一步指出,美国新建锌矿面临的市场环境异常严峻——2023年,受锌价持续低迷和通胀高企双重打击,田纳西州两座运营中的锌矿已被迫关闭。
报告重点关注了南拓32公司(South32)旗下的赫莫萨(Hermosa)项目,该项目坐落于亚利桑那州南部巴塔哥尼亚山脉腹地,作为一项战略性矿业开发工程,其囊括了泰勒(Taylor)和克拉克(Clark)两个关键矿床,二者在保障美国关键矿物供应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泰勒矿床资源禀赋极为丰富,拥有约1.53亿吨锌铅银硫化物储量,矿石品位颇为可观:锌含量3.53%、铅含量3.83%、银含量高达77克/吨。可行性研究表明,该矿山初期可开采28年,预计2027财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前景广阔。
更为珍贵的是位于泰勒矿床上层的克拉克矿床,其锌锰银氧化物矿化特征独特,不仅储量丰富,更具备生产电池级锰的巨大潜力,在新能源产业链中价值不菲。截至2025年初,赫莫萨项目是美国境内唯一一个处于高级开发阶段且能够同时产出锌和锰两种战略矿物的大型采矿项目,这两种矿产已被联邦政府正式纳入关键矿物目录,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展望未来,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国际锌协会权威预测显示,受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带动,全球锌消费需求将持续攀升,到2030年年均增幅将接近70万公吨,为赫莫萨项目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国锌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报告深入分析了美国锌产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指出勘探投入匮乏已成为制约美国锌业发展的关键症结。数据触目惊心:过去25年间,美国在全球锌勘探版图中黯然失色,投资占比仅为5.9%,远逊于南美洲30.4%的平均水平(见表一)。
分析认为,这种“重消费、轻勘探”的失衡格局导致新锌资源发现乏力,开发进展停滞不前,供应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更令美国政府忧虑的是,时间窗口正在急速收窄。美国锌业支柱——红狗矿将在六年后谢幕,届时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2024年勘探数据显示,美国全年勘探投资总额仅为3250万美元,创下2017年以来倒数第二的历史低位,折射出行业投资信心的严重不足。
表一:2005年至2024年全球锌勘查预算(百万美元)来源:标普全球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矿石品位持续劣化正成为西部地区生产商面临的重大挑战。回望历史,红狗矿开采伊始,主矿坑锌品位曾达到20.5%。时至今日,该矿区品位已降至13.42%,虽仍居全美首位,但颓势已现端倪。反观新兴项目,美国12个最大开发项目的平均锌品位仅为5.81%,与昔日辉煌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报告分析发现,尽管亚利桑那州的新锌矿项目即将投产,但由于国内精炼能力严重匮乏,美国仍然高度依赖外国供应商提供精炼锌。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使用的精炼锌中高达73%来自进口。更为荒诞的是,美国国内锌精矿年产量接近75万吨,却将其中58万吨拱手出口,转而花费巨资进口60万吨精炼锌来满足国内需求,呈现出典型的“出原料、进成品”资源依赖困境。
在当前供应链结构下,美国锌产业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邻国形成了高度依赖的合作关系。2020至2023年间的贸易数据显示,美国精炼锌进口中,加拿大占比高达59%,墨西哥占比达16%,两国合计贡献了美国进口精炼锌的四分之三。然而,特朗普政府却对加拿大挥舞25%关税大棒,这一举措正撼动延续数十年的北美锌业合作根基。
情势发展已初见端倪——2025年3月,加拿大资源巨头Teck公司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普莱斯(Jonathan Price)公开表示,为规避美国关税壁垒,公司正积极开拓亚洲市场,有意将锌产品销售重心从美国转向亚太地区。
与此同时,全球市场风云变幻,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锌价格较2022年峰值暴跌近33%,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需求疲软,多重利空因素交织发酵,导致全球矿山产量连续三年下滑,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供需失衡也愈演愈烈,2024年全球锌矿石供应缺口高达16.4万公吨,原料荒席卷全球。精炼厂普遍面临原料供应不足,难以维持经济规模化生产。精炼费用(矿商向冶炼企业支付的原矿加工费)应声暴跌,行业盈利能力急剧恶化。
甚至中国的冶炼企业,也在原料获取和维持生产经济性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对新建精炼产能更是望而却步,投资信心严重不足。报告认为,在缺乏本土精炼能力的桎梏下,美国不得不继续维持“卖原料、买成品”的低端贸易模式,继续从加拿大和墨西哥大量进口精炼锌。诚然,这种北美一体化供应链相较于那些被地缘政治对手把控的关键矿物供应链而言,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正在撼动这一相对稳定的供应格局。新的贸易壁垒不仅威胁锌供应链的稳定性,更将殃及下游产业链:依赖锌进行钢材镀锌的美国钢铁工业,以及急需锗元素的半导体产业,都将面临新的供应风险和成本压力。
发布于:上海市锦鲤配资-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股票配资行情-安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