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手法到国际推广,国医大师韦贵康以60余载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构建奠定了“韦氏疏筋振骨术”的诊疗体系,并在脊柱相关疾病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作为传承人的韦坚,则将中医手法与现代医学科技相融合,把中医智慧推向世界舞台。他们用双手诠释中医骨伤手到病除的奥秘,践行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成为中医骨伤学领域备受瞩目的代表。
韦贵康(左)与韦坚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直播间。刘后柱摄
脊柱为纲立骨为本
韦贵康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家人采药行医,耳濡目染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医学基础。1964年,他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骨伤专业毕业,正式踏上中医治疗骨伤之路。在中医经典的基础上,他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知识,将脊柱视为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的核心通道,并把脊柱相关疾病从理论中抽离出来,首创“脊柱相关疾病学”这一中医学分支,提出“养生先养骨,养骨先调脊”的理念。在60余年中医临床中,他将手法贯穿于日常医疗实践,不仅获得良好的疗效,也拓宽了认知的视野,在2017年,他被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
韦贵康将“养骨”与“调脊”紧密相连,认为调理脊柱不仅是骨伤治疗的起点,更是整体健康干预的关键。他在诊疗中,始终坚持以脊柱为纲、以手法为要,通过手法正骨、疏筋理气,恢复脊柱平衡,激发人体自愈力,达到防病治病、延缓衰老、强身益寿的综合效果。这一理念不仅指导了“韦氏疏筋振骨术”的理论构建,也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康复医学等多个领域。在传承与创新中,他主编《中国手法诊治大全》《实用中医骨伤科学》等10余部权威著作,将“骨正筋柔”“脊柱为中轴”的核心思想贯穿其间,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体系,构建起独特的韦氏医学理论。
近期,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健康中国——脊柱养护的生命智慧》一书即将面世。作为该书编委会顾问,韦贵康指出,这本书正是回应新时代全民健康理念、应对现代人致病因素多样化趋势的成果之一,旨在将传统中医手法与现代医学理念有机融合,探索一条更适合当代人的健康养护路径。“这本书的核心,是更通俗、更有效地讲清楚我们传统手法的现代价值。”韦贵康表示,当前社会节奏快、压力大,许多病症来源于久坐少动、精神焦虑、营养失衡等新病因。传统中医的调理思路,必须以更贴近人情的方式呈现,从治疗中心向健康中心转化,才能更广泛地服务于大众。
韦贵康特别强调手法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作用。“针灸、草药都有相应适应症,但手法靠的是手的感知力,是对患者身体状态的即时回应。”为了保证弟子的手感训练,他坚持要求学生在临床一线练手,而不是停留在课堂讲解,因为“医者之手,不可替代”。
“中医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手里。”这句朴素的话语,是他数十年如一日行医讲学的初心。如今,他的治疗理念和手法体系已在国内多个省区市推广,并指导建立了多个培训中心、康养基地,让中医手法从诊室走向更广阔的健康服务平台。
中医手法的国际表达
在韦氏疏筋振骨术的传承人中,韦坚是特殊的一位。他既是韦贵康的学术传承人,也是其儿子,求学期间师承父亲,又赴欧洲深造神经生物学,是中医与现代医学融合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我从小就看父亲行医,很早便参与到临床中。”因此,韦坚不仅继承了韦氏手法的基本功,还融入生物力学、心理学、解剖学等现代医学知识,使传统手法治疗更加科学、精准、系统。他与父亲韦贵康共同开发的韦氏疏筋振骨术,已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治疗流程。韦坚介绍,这套手法特别适应当代人久坐少动、压力大、产后恢复难的特点,治疗范围包括颈肩腰腿痛、关节错位、术后康复、美学调理等。其中对于产后骨盆前倾、大小脸、青少年脊柱侧弯等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病症效果显著,深受患者欢迎。
韦坚同韦贵康走访五大洲问诊,将中医手法推广至多个国家,这期间他把中医理念翻译成外国人更加易懂的话语,入乡随俗,帮助中医文化更好地被当地人接受。“许多西方患者不想先学阴阳五行,只想看病。”韦坚坦言,在中医哲学体系与西方认知习惯的碰撞中,针灸与手法因“直观疗效”成为突破口。他举例,欧洲患者对中国功夫、太极拳等“肢体行为艺术”接受度高,团队便以此为切入点,将中医手法与生物力学、能量医学等现代理论结合,让抽象的“经络”“筋骨”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科学表达。他说:“外国人并不抵触中医,但他们更关注疗效和机制。我们通过将‘筋’转译为‘肌肉应力线’,解释成肌肉受力的时候,这根‘筋’就会暴露出来;将‘气滞’对应‘能量阻滞’,在逻辑上更易被理解。如此解释,中医手法能在国外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2024年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典型案例评选中,韦氏团队《突出中医手法特色,推动国际传承与传播》被评为“十大经典案例”奖,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医故事,让世界感知中国手法的温度与力量。
疏筋振骨平衡共养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变迁,韦氏疏筋振骨术的应用边界不断延展,其理论体系也在实践中持续深化。韦贵康与韦坚在访谈中强调,该技术脱胎于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韦氏筋络疗术”,并在数十年临床与科研中,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发展形成了更为系统化的“筋骨并重”诊疗体系。究其根本,其核心始终围绕中医经典理论——筋柔则骨稳,骨正则筋舒。
韦坚说:“韦氏疏筋振骨术包含两大协同维度:‘疏筋’与‘振骨’。‘疏筋’为首要,其理论根基源于《内经》‘肝主筋’之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情志因素易致肝气不舒;加之久居空调环境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日常活动或运动不当又常造成积累性损伤。肝失疏泄、外邪痹阻、劳损瘀滞,皆易使筋脉失于柔顺,出现筋结、筋郁、筋滞、筋歪等病理状态。‘疏筋’正是通过特定手法技巧,松解肌肉筋膜的异常应力与粘连,如同解开纠缠的绳结,恢复气血在经络中的自然流注,为骨骼复位创造先决条件。”
他继续解释道:“‘振骨’则基于人体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以精准角度与可控力度,引导偏移的骨关节回归生理位置。筋病日久,必然累及所附之骨,使骨关节失去原有的平衡与活力。因此,‘振骨’不仅是矫正结构,更是通过手法激发骨关节的生理潜能,调整其内在平衡状态,恢复其稳定与运动功能。疏筋为振骨奠基,振骨助筋脉舒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韦贵康补充说,这一原理在应对现代高发症群时尤为显著。“当代人久坐、低头、单侧发力等习惯,导致筋骨失衡已从脊柱蔓延至全身。例如面部轮廓不对称(大小脸)、圆肩驼背、产后骨盆旋转、青少年脊柱侧弯等,本质都是筋骨系统在三维空间中的错位与代偿。”他特别以产后康复为例解释说明,“女性产后因激素变化及分娩牵拉,易出现‘腹直肌分离合并骨盆倾斜’。传统束腹带仅能暂时塑形,而韦氏手法通过先松解腰腹筋膜链(疏筋),再复位腰椎椎间关节(振骨),可有效重建核心稳定性,从根源改善腹部膨隆与腰臀疼痛。”
韦坚说,“韦氏疏筋振骨术”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疏筋”畅通气血以养形,通过“振骨”调整结构以正形,最终激发脏腑机能与生命活力,实现中医倡导的“形神共养”。
“中医手法是我们用手认识生命的新方式。父亲用60年证明中医的深度,我们要用新语言拓展它的广度——守好这一技之长,让它走出去服务更多人。”韦坚说。
(《人民周刊》2025年第12期)
锦鲤配资-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股票配资行情-安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