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德怀元帅的自述中,曾提到:“我于1916年3月加入湘军,那个时候正是湖南驱逐汤芗铭的时期。我参军时所属的部队是湘军第二师第三旅第六团第一营第一连,师长是陈复初,旅长是陈嘉佑,团长是鲁涤平,营长是刘鉶,连长是胡子茂,另外还有第二连的连长袁植以及排长周磐。” 这篇文章将会讲述彭德怀在加入湘军时遇到的这位排长——周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但全国各地依然潜伏着约一百万国民党派遣的特务、反革命分子等敌对势力。这些人接受蒋介石的命令,采取了“长期潜伏、等待时机,重点破坏与暗害活动”的策略,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党和人民政府对镇压反革命活动高度重视。
展开剩余86%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全面贯彻执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对已逮捕的反革命分子进行审慎处理,依据罪行的轻重做出相应的决策。
1950年12月,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镇反运动的打击对象主要是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及反动会道门的头目。这场运动也为确保新中国政权的稳定、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
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为镇压反革命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并统一了量刑标准。到1953年秋,镇反运动终于告一段落。许多罪行严重的反革命分子——包括匪首、惯匪、反动会道门头子等——均被捕获、关押或依法处决。
在这次镇反运动中,云南省曾将周磐——原国民党中将——判处死刑,并择日执行枪决。周磐得知判决结果时,如五雷轰顶般晕倒在地。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渐渐冷静下来,思考着如何能够逃脱即将来临的死刑。就在此时,周磐灵机一动,突然站起身来,对看守监狱的工作人员说他有紧急事情要向监狱长禀报。
监狱长听闻后,考虑到周磐虽是死刑犯,但毕竟曾是国民党的中将,可能会有重要情报,于是决定亲自会见周磐。见面时,周磐神秘地小心观察着旁边的工作人员,监狱长随即示意工作人员离开。此时,周磐凑近监狱长耳边,小声说:“我手中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我希望能将其上交给国家,求国家赦免我一命。”
监狱长听后,顿时好奇地询问:“什么国宝?在哪儿?从哪里来的?”周磐显得得意,回答道:“这是‘皿方罍’,一件真品国宝。它是我早年花了5000大洋,从一个文物贩子那里买来的。”
周磐继续解释道:“皿方罍是一种大型青铜酒器和礼器,最早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有方形和圆形两种,皿方罍是方形的,铭文‘皿天全作父己尊彝’是它的标志,所以被称为‘皿方罍’。它是青铜器的代表,堪称‘方罍之王’。”
听完这些介绍后,监狱长意识到这件文物的重大价值,便要求周磐写一份详细的材料,以便报告上级。周磐交代了皿方罍的出土经过、罍盖的来源及其他相关情况。
原来,皿方罍的发现是在1919年秋,来自桃源县水田乡的艾清宴,在山沟里玩耍时偶然发现了这件珍贵的文物。几经转手后,皿方罍的罍身与罍盖分别进入了不同的收藏者手中,而周磐则在1925年得知了这件文物的存在,并最终将其据为己有。
不过,周磐最终未能因献出国宝而得以赦免。他的死刑判决未受改变,最终在一次公审大会上,周磐被执行了枪决。云南省委认为,尽管周磐交出了宝贵的国宝文物,但他所犯下的罪行无法通过这一文物来抵消。因此,周磐依然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彭德怀元帅在回忆中提到,周磐曾是自己的上司。周磐的成长背景并不显赫,189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小时候家境贫寒。他也曾在战乱中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年轻时,他选择参军,并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了军事教育。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后来的军事将领。
1916年3月,彭德怀加入湘军,成为周磐所在部队的一员。当时,彭德怀并非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因为家境困窘,生活所迫。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艰辛,彭德怀常常感慨万分:“我的小弟弟饿死了,奶奶带着两个孙子在大雪中乞讨……”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彭德怀走上了参军的道路。
彭德怀与周磐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颇为微妙。两人虽然在军事上存在一定的上下级关系,但在许多事情上,周磐却给予彭德怀诸多关照。尤其是在彭德怀个人困难时,周磐总是尽力伸出援手,正如他在彭德怀因杀害恶霸地主欧盛钦被逮捕时寄钱援助。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彭德怀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开始与周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在1927年,彭德怀在周磐的指挥下,开始接受更为进步的政治理念,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而周磐则依然忠于蒋介石,继续走上了反动的道路。
尽管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彭德怀一直对周磐当年没有出卖他心存感激,尤其是在后来的历史风云中,周磐的命运终究走向了衰败。
发布于:天津市锦鲤配资-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股票配资行情-安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